• 善亡

    善亡诗词大全,善亡的诗词,反经,有关描写反经

    《善亡》

    作者:赵蕤

    反经善亡原文:

    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是天下必然的规律,但这必须从长远来看才行。

    有时做善事未得善报甚至还得了恶报;相反有人做恶却未得恶报反而有善报,这都是因为善或恶的积累还未达到一定程度,一旦时机成熟,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。所以我们不应对暂时的不合理现象感到迷茫而动摇行善的信念。古人说得好:“莫以善小而不为,莫以恶小而为之。”

    善亡经文

    [议曰:世有好善而反亡者。]《易》曰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。”又曰:

    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。”何以征其然耶?孟子曰:“仁之胜不仁也,犹水之胜火也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。火不熄则谓水不胜火,此又与不仁之甚者也。又,五谷种之美者,苟为不熟,不如绨稗夫仁亦在熟之而已矣。”尸子曰:“食所以为肥也,一饭而问人曰:‘奚若?’则皆笑之。夫治天下大事也,譬今人皆以一饭而问人‘奚若’者也。”

    [议曰:此善少不足以成名也。恶亦如是。何以明其然耶?《书》曰:“商罪贯盈。天命诛之。余弗顺天,厥罪惟均。”由是观之,夫罪未盈,假令中有罪恶,未灭也。今人见恶即未灭,以为恶不足惧,是以亡灭者继踵于世。

    故曰:“恶不积不足以灭身。”此圣人之诫。]

    由是观之,故知善也者,在积而已。今人见徐偃亡国,谓仁义不足仗也;见承桑失统,谓文德不足恃也。[承桑氏之君,循德废武,以灭其国也。]是犹杯水救火、一饭问肥之说,惑亦甚矣。

    善亡译文

    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尽做好事,反而不得好报,有的甚至短命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    《易经》上说:“积善之家,必然会有善报。”又说:“不积善就不能成名。”怎么能证明这种说法呢?孟子说:“仁者战胜不仁者、就象水能灭火一样。似是如今为仁的人就象用一杯水去熄灭一车干柴燃起的烈火,火不灭就说水不能灭火。这和用一点仁爱之心去消除不仁到极点的社会现象是同样的道理。又如五谷的品种再好,假如没有成熟,那还不如稗的种子。所以,仁爱也在于是否成熟啊!”尸佼说:“吃饭是为了长得肥胖,假如只吃一顿饭,就问别人说:‘怎么样,我胖了吗?’那么大家都会耻笑他。而治理天下,是最大的事情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效的,现在人们往往急功近利,就象吃了一顿饭就问别人‘我胖了吗?’一样。”[这是善德太少,还达不到成名的程度啊。恶也是这样。怎么能说明这道理呢? 《尚书》上说:“商纣王已是恶贯满盈了,所以上天受命武王诛灭他。其余不顺天命的人,只看他罪恶的轻重如何。”由此看来,只是罪恶未满盈而已。假如有罪恶却未灭亡,就认为有罪恶也不值得惧怕,这就是世上灭亡者一个接一个的原因啊。

    所以说:“罪恶不积累到一定程度,暂时是不会灭亡的。”这是圣人的告诫啊。]

    由此看来,善德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。如果有人看到历史上徐偃王讲仁义却亡了国,就认为仁义不值得依恃;看到古代承桑国国君讲文德而国家灭亡,就认为文德不值得依恃[承桑氏的君主遵循文德,罢废武功,后来导致国家灭亡。],这就象用一杯水救火,吃一顿饭就问人“我胖了吗”一样糊涂了。

    善亡按语

    荀子说:“积水成渊,积土成山,积善成德。”他还说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古人早就认识到,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细微起步,坚持不懈,逐渐积累的结果。同理,那些巨恶元凶,也不是生下来就穷凶极恶,也是从小事情积累,小环境促成的。

    然而,社会上却有这样一种现象,善良的人总受欺侮,而一些恶棍却活得扬眉吐气。是什么原因呢?善良的人往往心存好意,虽然受到伤害,但总是想给恶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,但这恰恰造成给恶人继续作恶的空子。人们常说:心慈手软。善良的人十有八九软弱,软弱就必定会受欺,即使受了欺侮也忍气吞声,所以恶棍才敢于胡作非为。

    其实,善良并不等于懦弱,如果看到歹徒行凶,却视而不见;甚至欺侮到自己头上也逆来顺受,那就不是善良,而是麻木不仁了。

    总之,对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这一信念,务必坚定不移,才会坚持积善止恶,使我们的社会一步步走向更高的文明阶段。

  • 善亡专题

  • 反经

Copyright jiaolishi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。免责说明:本站历史知识,来自网络收集,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,仅供参考;

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